这道小炒菜在卖相上有两大优点,一是带花小黄瓜整条入菜上桌,二就是立体金字塔式的装盘方式了,让人眼前一亮。
海参与野米一起烹制,不仅要让野米为海参增味,还要让野米的形状也体现出来,怎么办呢?让它入味后浮在汤面上与海参一起形成八卦形,增加了就餐乐趣。
整个苹果与虾一起入菜已经让人感觉很新奇,但是烤软的苹果内居然还有混合洋酒,这让时尚食客群不禁惊喜万分。
红鲟油饭是台湾人婚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此菜将糯米和带壳的生红鲟一起蒸,糯米饭会完全吸收红鲟的原汁原味;蒸糯米时,加入香菇、猪肉、胡萝卜、油葱酥、香菜,搭配膏黄丰腴、蟹肉鲜甜的红鲟一起吃,味道最是鲜美。
此菜将鱼只取净肉块,炸后再烹成菜,垂直看上去是方块,横断面是顺鱼身而截的梯形,从截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层次的净肉,完全无刺骨,就是这种视觉感让人产生了这块鱼肉味香醇,鲜香美的概念。
这是一款餐前必备的时尚杂粮羹,用每人份的例碗盛制,虽然汤的内容走农家风味路线,但独特的装盘形状,令其不失精致细腻。
臭豆腐向来被人们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街边小吃。但是此菜将黑黑的臭豆腐切成薄片后,里面还是比较白嫩的,将其断面露出,一片片依次拼成山形,也比较好看。再将调好的辣味汁浇淋在摆好的臭豆腐上烧制,臭豆腐半浸在红汤中,卖相更佳。
豆腐的做法太多了,要想创新就得出其不意,将之切成手指状的条形,拍粉炸制,就能与薯条“以假乱真”了,且炸制时间不要过长,微黄的颜色能够体现它与薯条还是有所不同的。
乌鱼是一种会随季节洄游迁移的鱼类,是日本人最爱的美食之一,也是台湾当地的珍馐。切成片后一堆装盘,一是份量太多,二是不显档次。所以此菜将乌鱼子片得薄薄的,以白萝卜托底装盘,菜量减下来了,给人轻轻巧巧的感觉,别俱特色。
传统菜中,咸蹄曾经整只上桌,大气豪华。但是以现代人的审美来看,这种整只上桌的风格就太土、太老套了。将咸蹄去骨后压成方块,挂糊炸成金黄色,再切厚片装盘。内外的红黄对比显明,视觉效果好。
传统的豆腐最近不太受宠,一是因为豆腥味重,二是因为老豆腐的质感不够软嫩。所以用豆浆与鸡蛋混合蒸出的豆腐就脱颖而出了。此菜既借鉴了卤水豆腐的做法,又借鉴了蒸蛋羹的方法,制出的豆腐软嫩又略有弹牙,且蛋香的浓重让豆腐有鲜奶的感觉。尤其又将原料切成方块炸制,卖相和质感更像炸鲜奶了。
将鱼去骨后背部相连的做法并不少见。但是此菜将鱼身、鱼头均与背部相连,铺成平面,炸制成熟后呈圆饼形状。将蛋清浇在鱼身周边,煎至金黄色。选用蛋清来煎鱼的原因是蛋清打散略起泡时有起酥膨松性,而且蛋清要稍煎久一点才能达到金黄的效果,刚好鱼也熟透了。成品的效果是:如同有一张金网困住了一条金黄的动物,这与菜名金网锁黄龙完全吻合。不失为外形设计致胜的一款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