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焖鸡的原汤做底,加入红油、香料,独特的家常辣味彰显了另一种原生态风情。
斗鸡既有香浓的野鸡味,又有家鸡的滑嫩。此菜将散养斗鸡焖烧,搭配农户自家腌制的大青菜,是款地道的南京特色土菜。
杏仁豆腐说是老北京小吃,其实最早是从宫里传出来的。相传慈禧老佛爷因为事务繁忙,火气攻心,口角溃烂、心急气躁。御医虽然能够医治,但是治标不治本,刚治好没几天,老佛爷又上火了,于是御医建议她吃点杏仁去火。可是杏仁味道苦,慈禧难以入口,御厨想出了将杏仁研碎成汁,用糖、琼脂冻制定形,放在冰上的办法,这样不但不苦了,而且非常爽口。
对于鱼羊鲜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清代有个农民带着四只羊乘船过练江,船小,一羊不慎落水,引来鱼群,群鱼抢食羊肉,吃得脑满肠肥晕头转向,一位渔民荡舟经过,撤了一网,收获众多。回家后,渔夫宰鱼,惊奇发现鱼肚装满碎羊肉,便将鱼宰净,碎羊肉重新填入鱼肚中,一道烧煮。结果烧出来的鱼,骨酥肉烂,不腥不膻,鱼汤鲜美,羊肉奇香,便成了徽菜中的名品。这款水晶鱼羊鲜在外形上做了很大突破,用冬瓜包裹鱼肉和羊肉制成的馅心,色泽晶莹剔透,烹调做法也是有了大大的改进,先蒸后煮,清香爽口。
此菜在传统基础上做了三处改良,将面粉做的豆皮改用绿豆粉做,口感更脆;盛器由普通盘子改成了铁板,令此菜温度一直保持在65℃左右,口感不变;炒肉馅时不放淀粉收汁,而是改用面酱,不论色泽还是味型上都有了很多的突破。
此菜是文房四宝之一,也叫“能吃的文房四宝”,突出传统京文化,笔墨纸砚都是用食材做成的,传统的例如毛笔笔头用蛋酥面制成,墨汁是用甜面酱制成,墨盒里的墨条用芝麻糕制成等。此菜改用京城名小吃金糕条、豌豆黄卷着春卷皮制成毛笔,色泽金黄,造型生动。
为保证漳港蚌肉的味道鲜嫩,用老鸡熬成的汤直接汆熟,正所谓是原汁原味。
此菜为保证麻鸭本来的鲜味,蒸制时不加水,将鸭本身的水分蒸出,就像蒸桑拿的感觉,使得鸭肉味道更加鲜嫩、浓郁。
此菜把中国传统的水煮菜式进行创新改良,既保留了传统水煮菜的麻辣,又去掉了油腻感,口感更加清爽,非常符合现在营养健康理念。
传统盐水鸭肝使用法式鹅肝的烹饪方法制作,使之融入西式菜品的味道,又不失中餐的传统。
辣子鸡是乐山的名菜,而嘉州柴火鸡是现如今当地农家乐菜品的热销产品,它的原汁原味、当地特色都是这款菜热卖的原因,于是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两处改良:一是这款菜在当地是整只入菜,造型粗狂,此菜将其改刀成小块,方便取食、入味。二是小米辣都是直接入菜,突出其鲜辣的味道,而这道菜将小米辣经过特殊腌制再炒鸡,味道复合,也没有鲜小米辣辣得那么刺激单一。
这是一款口味家常的下饭菜,将时令性原料切成小粒,搭配粗粮,非常实用。鸡胸骨和牛松板肉用姜汁酒腌制20分钟可祛腥提鲜,纯天然,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