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餐饮业将迎上市热潮

经营案例 阅读量: 2
      国内餐饮企业经过一轮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的投

      国内餐饮企业经过一轮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的投资后,两年内将会出现一波上市高峰。 日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了湘鄂情的首发申请;拥有74年历史的国企广州酒家集团股改也已经完成,上市在即。餐饮企业将迎来一个上市高峰期。

      在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国内餐饮业的发展态势依然良好,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2008年全年零售额达到15404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幅高出5.3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盈利能力方面,2008年餐饮旅游业、房地产行业和生物医药行业位于所有上市公司前三甲。但另一数据显示,虽然国内餐饮行业收益良好,但各方资金推动行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力量明显偏弱。 截至2008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600家,沪深两市股票市场总市值已达32.71万亿元。其中,中国餐饮企业上市屈指可数,数量约为10家,占整个上市公司的比例仅为0.625%。湘鄂情上市上市餐企为何这样少 餐饮企业没有上市融资的情况分几类:

      第一类,可能是因为该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无法达到A股上市融资的要求;

      第二类,选择上市融资并不一定就是融资的最佳方式,可能员工持股、或者私营比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能达到最佳,要视情况而定。

      为什么餐饮企业上市如此之少呢?

      首先,餐饮企业一般注重品牌发展,缺乏资本市场的意识。资本市场过去重视高科技、高成长性产业,对门槛较低、科技含量低、劳动力比较密集的餐饮业,风险资本投入热情不高,从业者对融资的意识比较淡漠,餐饮企业经营者缺乏对资本市场的学习和了解,上市动机不强烈。 餐饮业其实是一个生命周期比较短的行业,虽然总体需求比较稳定旺盛,但是消费者对于不同品牌的偏好不同,一家餐饮企业的口味很难对消费者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其次,餐饮企业都存在“规模小、收入少、利润少、净资产少”等问题,餐饮业的现金流大,但难沉淀形成优质资产,财务硬指标不符合上市的法定条件和要求。多数企业的财务指标无法达到A股上市融资的要求。

      最后,餐饮企业大都是民营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支持力度大,而政府掌握大量资源帮国企重组上市,相比之下,餐饮企业财务规范管理不到位、高素质人才缺乏,政府和金融机构支持力度小,民营餐饮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餐饮行业靠“滚雪球”式自我发展,创新不足,掌握资源少,很难跨入上市门槛。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提出上市的餐饮企业是在连锁行业做得比较有特点的一批。对于蜂拥而来的风投资金,餐饮业的规模化、连锁化运作是吸引风投目光的重要因素。与之前的互联网投资相比,餐饮业的现金流回收快,而且具有经营实体,有部分餐饮企业麾下还有不少不动产。

      而之前互联网泡沫的出现,也使不少风险投资者开始考虑转向传统行业,餐饮业之类的消费类企业很符合风投的口味。 不可否认的是,受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创投市场餐饮行业拟上市企业都不同程度的推迟了上市时间表。广州酒家集团上市在即危机下投资厚积薄发 2008全年,中国创投市场餐饮行业获得财务投资11.6亿元人民币,相比2007年13.57亿元的投资规模,减少了14.52%。

      具体来看,去年国内创投市场餐饮行业获得风险投资1.5亿元人民币,涉及风险投资案例5起,相比2007年3.36亿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规模,减少了55.35%。在私募股权投资方面,行业获得私募股权投资10.09亿元人民币,相比2007年10.22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规模,减少了1.27%。虽然两方面数据都有所下降,但是总体上来看,隶属于传统行业的餐饮业已经被众多资本“盯”上了。

      从去年1月份到今年5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包括北京俏江南餐饮有限公司在内的11家国内餐饮企业获得了不同投资机构的财务资金注入。其中,上海一茶一坐餐饮有限公司更是在2007年获得红杉资本等机构1068万美元支持之后,于去年9月再次获得2300万美元的财务投资。

      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投资餐饮,很多就是助其上市套现,所以经过一轮投资热期之后,今明两年将迎来一波国内创投市场餐饮企业上市高峰。包括俏江南、巴贝拉、真功夫等10多家餐饮企业有意在2010-2011年之间上市。

返回案例列表
扫码关注/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