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资本 败也资本

经营案例 阅读量: 1
      所谓可转换债券CB,即设定一个换股价,当股
成也资本 败也资本 预览图

      所谓可转换债券CB,即设定一个换股价,当股价超过换股价时,公司就可以向债权人发行新股代替现金还债,貌似“白拿”。很明显,这是一个“时间机器”,发债人需要赶在CB到期日之前,促成其股价越过换股价。为应对可转换债券,魏东必须投钱,往大里做,而魏东投了钱,其主营业务又难以在要求时间内产生足够的资金回流。魏东的投资雪球滚得越大,其崩溃可能性也就越大—尴尬的是,只有当“时间竞赛”启动,才能发现这一致命错误。

      福记公司,一直以一种朝阳形象呈现在众人面前,而其掌舵人魏东、姚娟夫妇,也一直是胡润餐饮富豪榜上的常客。然而,昔日的朝阳,其实早已日薄西山,暮色垂危。有人评价魏东,是一个唯战略论的人,抱负很大,这点既能成就他,也能毁灭他。可惜,魏东自己可能从未意识到这种危险。餐饮业的一匹黑马福记的发展一直很“快”,不管是创业初期就开始尝试很多大型餐企都谈之色变的标准化,还是餐馆第一年营收就达到八位数,魏东都显示出了他独有的商业天份。但是无论如何,自2000年1月福记成立以来,“快”是魏东初期成功的重要因素。

      2002年8月,魏东又“快”了一次,福记宣布进入送餐行业,一套“福记垂直化模式”也惊艳亮相。魏东将送餐流程自上到下,分为中央采购、开封及用料分配、清洗、切割、腌泡、半加工产品,以及由中餐馆、送餐、方便食品组成的营销终端。在今天,这套模式仍是整个送餐业顶礼膜拜的流程化“教科书”。在采购环节,实行中央集权,与上游大宗采购对接,获取高折扣价格,并谋求货款较长账期;在加工环节,实行机械化操作,不仅确保安全性与标准化,更节省大量人力成本;更关键的是,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整套流程进行复制。难怪,风投考察福记后,都惊呼“上帝”。他们发现,福记一个终端点只有30-50人,却可实现日送2万份的工作量,且人力成本不到收入的5%,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可是30%以上!在这个模式崇拜的年代里,魏东的头脑首先征服了英特尔、西门子等大客户,接着又轻松征服资本市场。

       2004年1月,法国里昂证券旗下基金向福记注资700万美元;2004年12月,福记登陆香港联交所,发行价3.1港元,融资3亿多港元。于是,福记一夜成名。达到这一辉煌,魏东只用了五年。超速发展埋隐忧福记上市后,魏东周围一下子热闹起来,基金、风投竞相与他结交。魏东起初尚能低调,只是将其商业模式、经营思路与这些投资人士分享,并讨教一二。有风投称赞魏东:年轻踏实,办公室布置很简单,足见其实干作风。正是基于这些观察,福记成功吸引了摩根大通、瑞银等机构投资者入股。然而,渐渐地,魏东不再看报表了,他只看战略,战略决定一切。

      2005年,香港股市前景乐观,福记股价表现优异。此时,魏东已与投行打得一片火热。他渐渐觉得,资本市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于是,就有了福记和摩根大通的合作,可转换债券成了福记的利器。所谓可转换债券CB,即设定一个换股价,当股价超过换股价时,公司就可以向债权人发行新股代替现金还债,貌似“白拿”。很明显,这是一个“时间机器”,发债人需要赶在CB到期日之前,促成其股价越过换股价。一般而论,发行可转换债券,需建立在公司业绩实质增长和牛市基础上。然而,牛市有了,实质性增长也貌似没有问题—魏东坚信自己的战略。

      2005年10月,魏东通过摩根大通发行6.2亿港元CB,换股价定在还算温柔的10.25港元,2010年到期。未料魏东好运相随,股价很快越过换股价,不到一年全部换股成功。魏东尝到甜头,胆量再度膨胀。2006年11月,魏东通过瑞银订立了10亿港元零息CB,换股价已高达17.18港元,2009年11月到期;这意味着,福记要在3年内,促成股价足够久地维持>17.18港元,否则,将身背10亿港元负债—这就是魏东的“时间竞赛”。令人忧虑的是,从未有过一个主营送餐的企业,能够在短短几年内盘活上十亿元的现金流。这列“魏字头”福记列车,似乎要在列车长的自我陶醉中,偏离预定的轨道了。

      “时间竞赛”的悖论在一个恢宏战略抱负的鼓动下,魏东又一次大规模启动“时间竞赛”。首先,魏东完善并扩大送餐产业链。他计划设立4个原材料采购中心,2个区域调度和处理中心、7个当地调度和加工处理中心,势力扩张至整个长三角,每日送餐可达140万份。其次,魏东使福记形成五大子公司,包括澳特莱集团,全产业链食品加工公司;多鲜乐集团、生鲜超市公司;先驰达集团、食品采购物流公司;味鲜达集团,多元送餐公司;福记中餐,餐饮公司。最后,魏东大胆拓展业务范围。2007年6月,福记在广西北海投资6.5亿元,建设调味品基地;紧接着,福记又以8亿元的价格,收购了金汉斯餐厅,进军低端主题餐厅市场。表面上看,魏东正大杀四方。但事实上,此时的福记,已经深陷战略泥淖不能自拔。可转换债券就像是一个打开着的潘多拉魔盒,魏东欲从魔盒中拿到自己的大抱负,又将魔盒安全关上,从本质而言,就是如何分配资金,实现产能扩张,现金回笼,进而推动股价……然而,以往并未显现的模式漏洞,随着投资规模逐渐庞大,渐渐浮现出来。福记模式最大的纰漏,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巨大,回笼资金不足以支撑模式自身。

      在福记2008年一季度财报中就显示,福记之前年度税后盈利4.26亿元,产生现金5.23亿元,但在那刚过去的一年,魏东有账可查的投资就达到15亿元!这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为应对可转换债券,魏东必须投钱,往大里做,而魏东投了钱,其主营业务又难以在要求时间内产生足够的资金回流。魏东的投资雪球滚得越大,其崩溃可能性也就越大—尴尬的是,只有当“时间竞赛”启动,才能发现这一致命错误。福记的“画皮制造” 当潘多拉魔盒无法关上,福记以往的“快”就变成了虚伪并极具欺骗性的“画皮”,“帝国制造”也就变为“画皮制造”。于是,福记的崩溃开始了,起点并不在长三角,而是北京。早在2007年3月,魏东就从铁道部拿到了动车组餐饮服务资格福记高铁项目,这被认为是福记上市几年来,拿到的最大“肥差”。也正是在这段时间,福记股价跃升至29.20港元,换股启动,赢取“时间竞赛”的胜利只有一步之遥。魏东的激进也终于达到最顶峰。与铁道部合资方式尚未确定,魏东便将高铁项目列入试运行,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仅动车组人员就多达800多人。而且在急进匆忙之中,与这些员工的劳动合同也未签订。起初,魏东试图与铁道部在北京成立合资公司,尽最大可能获取利益。但强势的铁道部明显被这位“野心家”吓住了,索性搁置谈判。向来所向披靡的魏东,竟然吃了“闭门羹”。然而项目已经上马,魏东只得将福记高铁记于澳特莱集团旗下,但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更糟糕、更致命的是,正当高铁项目需要魏东实质性支撑时,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2007年10月,将上一笔可转换债券资金耗光的魏东,又通过花旗,订立了15亿元人民币零息CB,换股价竟然高达32.83港元,2010年10月到期。这几乎让人难以理解。须知,福记股价达到29.20港元后,一路下跌,换股也有暂停,而这笔CB与上一笔只有一年间隔,两年还20多亿港元,福记何以承受?只有一个答案:魏东疯狂了。然而更加恐怖的现实突如其来:这笔要命的可转换债券刚一订立,金融危机就爆发了。福记股价一泄千里,不断跌破25、20、15、10港元等关口,距离>17.18、>32.83的救命股价越来越远,这意味着,已经把资金几乎耗尽的魏东将输掉“时间竞赛”,“福记帝国”变得虚无缥缈,20多亿港元负债则变得异常真切。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但福记的“画皮”,却几乎是在没有任何征兆下,被捅破了!危机到来之前,只有当事人最清楚明哲保身的时机。2007年底,福记CEO姚伟达辞职,公司副总裁魏民也离开团队—一切不言而喻。昔日奋进的魏东,也终于“抠门”了。 2008年,福记获得北京奥运会6所场馆的送餐业务。如果是以前,魏东定然会招兵买马,事实上,他也的确为奥运会规划了一个通州项目。但是,魏东很快又取消了通州项目,并大反常态,要求由福记高铁兼营奥运项目。这意味着,福记高铁员工每日工作量将超过12个小时,当然免谈加班工资。接着,魏东又决定从北京的高校、高中抽调志愿者服务奥运,当然免费使用,而且工作强度“不打折”!于是乎,福记高铁项目服务质量直线下滑,铁道部忍无可忍,索性在2008年7月取消福记的动车组服务资格。而一出出闹剧也在北京奥运会的后台上演:工作时间长达12-18小时的志愿者纷纷请求退出,即便福记到学校投诉,也不给福记做事了!然而在公司外部,魏东仍在刻意营造莺歌燕舞的盛世画面。福记不断向投资者说明,其前期投资正在转为产能,利润将极大提高,又或是以奥运会为噱头,烘托公司前景。但是,“狡猾”的投行仍然看出破绽。

      2008年7月,福记一名独董退出,9月,财务总监竟然也辞职出走……摩根大通首先忍不住了,2008年9月底,其疯狂减持,终于间接将福记送上“断头台”,股价短时间重挫60%,到2008年11月仅为2.3港元。清算日到了。福记的最后挣扎更多“丑闻”渐渐暴露,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福记“悬”了:多鲜乐超市巨亏,关门潮时起彼伏;福记多处战略规划搁置,仅有灵渠、无锡项目转为产能;新修建的上海总部大楼完全闲置,据传拖欠了9000万元装修款;上海总部开始用发票开工资等等。此时,魏东终于为自己的高傲埋单,几乎所有中层决定带走客户资源,转投他处。在福记高铁,已经没有任何业务的800多名员工,被要求在北京、长春等地待命,工资停发,只是在2009年春节发放了1500元“过节费”。这激起“民愤”,员工将澳特莱告上法庭,而魏东打算每名员工发3000元就“一拍两散”。福记高铁仍有17名高管在与福记做着法律周旋,之所以如此“死磕”竟然也是拜魏东所赐—2009年6月,魏东亲自与这些高管“协商”,却只扔下一句话:“你们根本不是福记的员工,你们是铁道部的人!”2009年7月14日晚,为了推开这17位高管的阻拦,从北京清仓走人,30多个打手奇袭小武基仓库,甚至惊动派出所出警。更糟糕的是,福记协调人后来也“坦白”了:“被抓一个就保一个,你们想告就告。” 众人惊叹,掀开福记的“画皮”,竟然如此不堪。

      福记大戏的落幕

      2008年12月,福记宣布出于节约行政和出版成本,不再发布季度财报,对外掩盖一切真相。随后一年,福记股价竟然又涨到了7.6港元。 2009年4月、8月,福记分两次出售金汉斯餐厅业务,分别套现2.67亿港元和3.3亿港元,福记并未说明其财务紧张状况。 2009年7月,福记停牌,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就此套牢。2009年7月、8月和9月,福记连续三次拖延公布年报,财务总监再次出走。此时,福记两笔可转换债券仍面临总额近20亿港元的债务缺口。

      2009年10月,福记终于宣布清盘。据内部人士透露,福记虽拥有3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但流动资金只剩几百万元—这个本该提前公布的数据,也可一窥魏东的疯狂。回顾前路,众人唏嘘。魏东,那位意气风发的创业明星,几年前面对媒体的只言片语,依然回荡耳边:“成功的企业一定是每一个方面都想清楚了才能取得成功,而失败的企业很多时候则是因为某一个很小的方面没想清楚。” 成与败,竟一语成谶!

返回案例列表
扫码关注/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