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器具新国标引博弈

经营案例 阅读量: 213
“新国标”明确了一次性餐饮具范围:是指预期用餐或类似用途的器具,包括一次性使用的餐盒、盘、碟、刀、叉、勺、筷子、碗、杯、罐、壶、吸管等,但不包括无预期用餐目的或类似用途的食品包装物,如生鲜食品托盘、酸奶杯、果冻杯等。
餐饮器具新国标引博弈 预览图

      “新国标”明确了一次性餐饮具范围:是指预期用餐或类似用途的器具,包括一次性使用的餐盒、盘、碟、刀、叉、勺、筷子、碗、杯、罐、壶、吸管等,但不包括无预期用餐目的或类似用途的食品包装物,如生鲜食品托盘、酸奶杯、果冻杯等。

      自2009年12月1日“新国标”实施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但餐饮企业对照实施,自查企业使用的餐具,而且消费者也在关心哪些企业的餐具有“问题”,甚至将关注重点延伸到消毒餐具上。业内专家认为,如何严格贯彻落实“新国标”才是关键所在。国家标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GB 18006.1-2009)(以下简称“新国标”)于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长期不被认可的一次性塑料饭盒等不可降解餐具有了“合法地位”。

      旧标准太模糊据悉,此前,我国尚未有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国家标准,而是由每个企业制定企业标准,一次性塑料饭盒等不可降解餐具长期无标准可依,虽未明文禁止,却始终没有合法身份。现在不少人关注自己用的饭盒是可降解的还是不可降解?对此,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表示,可降解餐饮具事实上也未必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即易回收、易处置、易消纳。而旧的“可降解餐饮具技术条件”,也只是推荐性而非强制性的,并且缺乏明确的成分标准,因此,市面上假冒伪劣的所谓“可降解饭盒”大行其道。据厂家透露,生产可降解饭盒,其成本要比不可降解的高出20%。而由于旧的技术标准难以保证执法力度,因此,早已明令禁止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长期难以绝迹。新标准强制执行如今,一次性塑料餐具有了技术要求,但会否像以前“禁止发泡塑料”那样,形同虚设呢?对此,董金狮表示,新标准施行后,将对行业进行严格规范,对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作出三方规定,实行强制性标准,淘汰不合标准的生产企业,规范中小型企业。同时,工商等有关部门也将根据食品安全质量法等相关法规,对市场进行严格监管。他特别指出,新标准中对可降解餐饮具有更为具体、量化的成分要求,如“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其淀粉含量不小于40%,“生物降解”的可降解餐饮具,生物分解率需达到60%等,届时只要严格执行,那些假冒伪劣的“可降解”产品的市场份额可能萎缩。

      专家解读新标准 1、首次制定了一次性使用塑料餐饮具国家标准,结束了过去不可降解餐饮具无标准可依的混乱状态,减少了每个企业必须制定企业标准的麻烦; 2、首次以国家标准的形式,承认了不可降解塑料餐具的合法身份,对可降解塑料餐具也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减少了过去企业盲目宣传推广降解塑料餐饮具给市场带来的混乱; 3、对一次性餐饮具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是指预期用餐或类似用途的器具,包括一次性使用的餐盒、盘、碟、刀、叉、勺、筷子、碗、杯、罐、壶、吸管等,但不包括无预期用餐目的或类似用途的食品包装物,如生鲜食品托盘、酸奶杯、果冻杯等。 4、对餐饮具的耐热水性能、耐热油性能、漏水性能、负重性能以及微波炉耐温性能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条件”变“要求”的本质转变全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制品分技术委员会有关专家告诉记者:“‘新国标’将适用于以各种热塑性材料制作的一次性餐饮具,规定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定义和术语、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产品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据记者了解,原国家经贸委发布了6号令,禁止生产、使用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并希望推动可降解餐饮具的生产、使用和销售,为配套实施,1999年我国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该标准适用于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并将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分为光—生物降解型、纸浆模塑、纸板涂膜、植物纤维模塑和食用粉模塑五种类型。对此,北京西餐业协会秘书长许萌分析认为:“从国家先后出台的两个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从‘条件’到‘要求’是本质性的转变。标准的发布实施,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无疑对北京餐饮市场的健康发展又增添了一个保驾护航的‘武器’,特别是对市民的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又提升了一步。” 提高企业环保意识据了解,大多数餐饮企业对于“新国标”的实施表示高度赞同,不少企业同时认为,“新国标”给餐饮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执行中的难点和问题不会出在大型餐饮企业中,很可能出现在一些中小餐饮企业。这些小餐馆为了节约成本难免会有违规行为,这就会造成“新国标”的落实不到位。中国烹饪协会秘书长冯恩援对此说道:“减少像一次性木筷这样的不可降解餐具的使用,是每个企业和每个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新国标’的实施不仅更加维护了消费者的安全用餐,同时也是加大社会责任感和提高环保意识的重要一步。” 眉州东坡餐饮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郭晓东表示:“要想彻底解决一次性餐具的问题,就要从源头上杜绝不符合标准的一次性餐具的生产和使用,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此外他还表示,从一次性餐具改为消毒餐具,成本虽然有所增加,但对于每一家餐饮企业来讲,是应该能够接受的。消毒餐具成监管难题在了解“新国标”的相关内容后,部分消费者提出:“原来我们用一次性木筷就是图个干净卫生,但长期大量的使用确实会对环保产生不好的影响。而改用消毒餐具后,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消毒过程是否严格和卫生。” 中国烹饪协会秘书长冯恩援对此表示,餐饮企业所用的消毒设施应该是通过相关部门严格检查的,其中包括消毒液、消毒设备等。上述有关专家介绍,生产不同类型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企业应该对照标准中规定的类型,执行相应技术要求,并进行正确地标识。

      专家强调:“作为餐饮企业,应该根据本身包装食品类型,正确选择合适类型的餐饮具。而作为消费者,首先可以从感官简单判断一次性餐饮具是否合格,如食品接触面是否光滑平正、是否有异味等。” 对此,许萌等都持有相同的看法,他们表示:“‘新国标’已经开始实施,如何真正落实检查是关键所在。只有真正按新的标准去严格落实,才能真正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和劣质餐盒,使其在餐饮市场中灭绝。”此外,许萌还建议,各餐饮相关行业协会都应制定行业规范与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发挥出协会的职能作用。

返回案例列表
扫码关注/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