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一家餐饮店,人员组织很重要。合理的人员配备、系统专业的培训指导,将为餐饮店的运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不重视人员的组织,没有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匆忙招聘人员,现招现用,必将影响运营,也给管理带来不少阻碍。
员工配置与工资支出
陈先生有家位于广西北海的海鲜酒楼,总营业面积1200平方米,拥有12个包间、50张桌子,设置了咨询员6名、服务员40名、传菜员10名、领班6名、部长3名、主任3名、收银员5名、厨房人员45名、采购2名。海鲜酒楼只做午晚餐两个饭市,营业时间从早上9点至晚上10点,这样的人员配备是陈先生比照其他酒楼设立的,但是开业后的三个月内,中午的上座率平均60%,晚餐的平均90%,员工的工资大约占了营业额的40%。
点评:一般而言,按照中档酒楼的服务要求,大厅可以按每3张标准桌配一名服务员,包间每2个标准间配一名熟练服务员,传菜员则视各出菜口至餐厅的距离以及出菜模式有所增减。正常来说,一个传菜员可以配送6张标准桌(具体视服务标准而定)。而厨房人员的配置会由于菜系、出品特点等有所不同。像陈先生这样的店,初步估算只需要4名炒锅、2名打荷、3名配菜、3名水台、3名蒸锅、3名冷菜、1名点心,共19人。
不同的经营特色决定不同的出品方式,也决定了不同的人员结构,但是餐饮店开业更应该立足于预期的经营计划、经营定位,务实地配置合理的岗位,配备合适的人员。人员过多,则工资成本过高,造成负担;人员过少,则工作强度过大,容易造成员工抵触情绪,不利于工作开展。
留住创造80%利润的20%
员工经过一番人员精简后,陈先生发现组织的每一次促销,都没有以前的效果显著。管理组总结发现,促销做得好的员工,往往跟顾客沟通比较好,而这些员工的离职是造成促销效果降低的主要原因。另外,厨房两个炒锅师傅换人后,出现菜品口味投诉较多等现象。
点评:20%的员工创造80%的价值——80/20法则也存在于员工管理中,也许这20%的员工并不能为企业带来80%的利润,但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不是因经营原因需要强力的改革、改变,那么,还是应该稳定自己的核心团队,也就是创造80%价值的20%员工。管理者应该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适当引导以避免离职带来的不利影响,或是及时寻找合适的人员替补其离职后的空缺。
餐饮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如果不能保持核心团队的稳定,则不仅很难保持经营计划的延续,也会因为人员的经常变动,带来很多内部适应,以致经营和管理止步不前。
员工是否有经验
由于海鲜酒楼曾出现过有经验的员工对管理者不服从、不配合的案例,而且无经验员工的工资较低,因此人事主管在这次人员的精简中,在各岗位中安排了大量无经验的员工,这样工资大幅度地下降了,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新手虽然比较好管理,也努力适应,但由于经验不足,不仅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而且培训后适岗时间比较长。比如,厨房的切配和打荷人员,因为用的是新手,不仅工作速度很慢,而且由于技术不熟对菜品品质也产生严重影响。
点评:餐饮业中很多的岗位对专业技术要求很高,比如厨房生产中的岗位,因此从业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好的切配、熟练的刀工,不是两三天就能够培训出来的,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够熟悉各种原材料性质、加工和保管方法。虽然经验丰富的员工工资会相对较高,但是一个熟练的员工带来的不仅是速度的提高,还有他所接受的培训和经验。
无经验员工
由于失误造成的保管、品质损失,远不止给有经验者多付的那些工资。因而对于一些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应该重视招聘使用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适当降低新手的比例。关注招聘形象海鲜酒楼开业时,陈先生在网上、报纸上等多种渠道发布了招聘信息,短时间内就收到很多的应聘简历,但是开业后却发现,应聘者越来越少。
经过了解才发现,以前应聘的人交了简历后,招聘专员觉得不适合的,把简历随便一扔,或者要应聘者回去等通知,之后就没有消息了。为此,陈先生要求招聘专员真诚对待每一位应聘者,即使感觉不适用,也要按照面试评估表严格进行面谈;对于许诺等候通知的,一定要在承诺时间内,给予明确答复,对暂不录用的进行必要的说明。
点评:中小型餐饮企业往往不设人力资源部,其招聘工作由管理者兼任。由于对应聘者的重视不够,缺乏简历管理制度,很多餐饮企业甚至出现在未录用人员的简历背面打印文件等做法。也有一些企业在应聘者提交简历或是面谈后,不再回复。时间长了,应聘者就不愿尝试到这样的企业应聘。因而,关注企业的招聘形象,对应聘者给予充分的重视,才能使企业招聘信息发出后,吸引更多的应聘者前来,包括一些以前没有录用的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提高后,仍可以继续应聘。
对人员流动较大的餐饮企业来说,重视招聘形象就更显得必要了。员工是一个企业的基石,也是企业的活力所在。餐饮企业的人员组织应该从经营计划出发,适应参考业内人士的观点,进行合适的人员配置,并在人员管理中,切实从餐饮行业人员流动性大的角度考虑,注重核心团队的培养、维护。面对人员的流动,除进行适当的引导、挽留外,更应该注重及时补充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