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食 - 专业餐饮杂志与配方平台

和合谷让中餐快起来!

经营案例 阅读量: 8
听和合谷创始人赵申谈谈创业的艰辛之路。
和合谷让中餐快起来! 预览图
1987年,洋快餐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下第一个店,江湖上从此不再平静。打造中国的麦当劳、肯德基,就在那时成为中式快餐业的武林梦想。  


光阴荏苒,20年后,已有一批中式快餐内功精进,练就各自的独门武功,杀入中式快餐第一梯队,并与这两个行业巨头一试身手。细数这批武林高手的身世,有谁不是从一家很小的店面做起,十几年后才为天下所知?  


孰料此时江湖上又横空杀出一匹黑马,开业一年后,同一地段的每平方米销售额比麦当劳、肯德基还高出许多,并在北京西单、崇文门新世界等繁华地段,像麦当劳、肯德基一样树起醒目的标识,与之比邻而开。这匹黑马,就是和合谷。20073月,和合谷三周年店庆,此时它的直营连锁店数量已经达到12家。这个速度,比当年肯德基快了近一倍。  


20073月,和合谷总经理赵申接受本刊专访记者时说,虽然开业的时间短,但快餐业却已经积累了20年。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所以望得更远,跑得更快。  


转型快 中式快餐,就是让中餐快起来  

 

提起和合谷,媒体就要提吉野家,非如此就不能解释和合谷的由来;而提起和合谷,又不能不提和合谷的传奇总经理赵申。  

 

或许出于一种巧合,目前中式快餐第一梯队的领军人物,都是从上个世纪末的最后十几年间,也就是当年肯德基、麦当劳入驻中国时,投身到快餐业中的。比如真功夫的总裁蔡达标,丽华的总裁蒋建平。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谈起过当年立志打造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的理想和以后为之付出的努力。赵申也不例外,只是他的经历更为传奇。  

 

1992年,第一家吉野家餐厅在王府井北口开业,但一直做不起来。1996年,北京吉野家董事长急需要找到一个扭转“乾坤”的人,他闻听赵申有能力,就找到时任首钢电梯厂厂长的赵申,想请他担任北京吉野家的“操盘手”。赵申是当时首钢累创佳绩的“劳动模范”,并且在1995年与四通的段永基、燕京的李福成等一起被评为“北京市十佳厂长”。光环笼罩下的赵申,起初并没有把快餐这一行看在眼里。“一部电梯有上万个部件,吉野家的一碗饭能有多少技术含量?”吉野家的董事长被拒绝了。  

 

接下来的8个多月,吉野家的董事长“多顾茅庐”,赵申终于被对方的真诚和执着所打动,从首钢辞去了厂长职务。47岁的赵申抱着给朋友帮忙的想法接受了新的挑战,进入了对他来说全新的快餐领域。吉野家在赵申的努力下实现了飞速发展,赵申也由一个电梯厂的厂长实现了理念的飞快转型。到2003年底赵申离开前,北京吉野家己发展到33家连锁店,年销售额由1997年的542万元增长到1.46亿元。  

 

赵申在采访中感慨,这样的经历对他个人而言,确实是偶然的机缘,但在整个中式快餐业来说,又是必然的:因为中式快餐的市场前景如东升朝阳,没有人能忽略它的光辉。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餐饮业的发展更突飞猛进,已经连续16年呈两位数增长,而快餐业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显然与这个速度很不相称:在发达国家,快餐业要占整个餐饮业的60%-70%,而在中国,直至目前,这个比例也只有20%-30%。快餐业发展的规律是,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快餐业将进入一个井喷时期。因此,在中国,快餐业的发展空间还是相当广阔的。  

 

赵申做的工作,简单地说就是让中餐快起来。“快”的重要环节是“选项”与“技术转化”。  

 

正如并不是所有的西餐都适合做快餐一样(西式快餐几乎都与汉堡、炸鸡、比萨、热狗等几项有关),也不是所有的中餐都适合做快餐的,因此做好选项就是让中餐快起来的首要条件。吉野家的主打产品先是基于对中餐“快”的选项考虑。  

 

做好选项之后,还要对选项做技术转化,对烹饪设备、烹饪方式、配送模式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改进,实现菜品的大批量定制—在吉野家的后厨参观,感觉更像是在一个工厂,每一份菜品的生产过程,更像是零件组装。而这种技术转化一定是有技术含量的,别人不可轻易复制的。这就是一个快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03年底,吉野家高层变动,赵申辞去北京吉野家总经理职务。原来从未想过自己创业的赵申经过反复考虑,决定自力更生,自己动手,去全力开创一个快餐方面的民族品牌。他感谢北京吉野家成全了他的二次创业。  

 

拿地快 最简单的选址经验就是跟麦当劳、肯德基紧挨着  

 

2003年底动议,到20043月就要真枪真刀地亮相开店,知情的人都替赵申捏着把汗:这么快!能成功吗?当然,他们并不了解和合谷的真正实力。  

 

选址正确与否对快餐店来说几乎决定着生死。和合谷有一整套选址的方案,但总结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跟麦当劳、肯德基紧挨着;肯德基的目标客户群是哪些,和合谷也盯着哪些人,这一最简单的选址经验不仅让和合谷,而且让很多快餐企业都屡试不爽—大家对聚客点的认识是越来越一致了。  

 

综观全北京,最聚客的点集中在哪?赵申总结,就是“两纵一横一个圈”。所谓两纵,指的是北起新街口南至西单,及北起雍和宫南至崇文门新世界两条线;所谓一横,指的是西起复兴门东至建国门这段长安街;所谓一个圈,指的是地铁2号线沿线。这几条线都是北京的客流旺线,而这些线的交汇处,一定是最佳聚客点。不光和合谷,京城所有做得好的快餐企业,几乎都会在这些地段布点。当然,好地段是稀缺资源,京城餐饮业的地段争夺战早已在暗中展开,竞争已趋白热化。目前,三环、四环的部分地区,也已成为这场争夺战的战场,地租成本因之不断上涨,硝烟四起。  

 

在选址原则已不成机密的今天,餐饮企业,尤其是快餐,在选址上拼的就不仅是眼力,更是拿地的能力。有很多在外地经营得很成规模的快餐企业,进驻北京后,都因选址遭遇滑铁卢,即使是在西单这样人流密集的地方,经营也还是亏本的。而和合谷当时是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新企业,注册资金又那么少,不但把第一家店开在了中友百货,而且在西单中友百货、崇文门新世界的醒目位置树起了广告牌,在极短的时间内不仅实现了赢利,更推广了自己的品牌。和合谷是怎么拿到地的呢?赵申的回答非常简单:“因为以前做生意时信用好,人家认这个,所以拿地就相对比较容易了。”   

 

现在的和合谷,已经是一匹快餐业的“黑马”。难怪,很多业内人士发现,只要有和合谷开店的地方,很快就会出现吉野家的身影,而和合谷也成为一些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快餐巨头初到北京开店的“指南针”。有人形象地比喻:“和合谷成了中式快餐在京城选址的‘地标’。”   

 

和合谷终于向世人证明:在相同的商圈,中式快餐也可以像洋快餐一样,甚至比洋快餐做得还要好。2005年,在西单中友百货店,麦当劳平均每平方米销售4.68万元,肯德基平均每平方米销售4.07万元,和合谷平均每平方米销售5.68万元。不仅如此,和合谷还在德胜门外一家70多平米的店里实现了每日500人次的客流量。  

 

由于品牌知名度,或某些人在观念上的“品牌岐视”,相同的地段,中式快餐和麦当劳、肯德基在“选址”上付出的地租成本是不同的,中式快餐承担的风险要大得多。赵申坦陈这是个事实:“因为我们的品牌打造统共不过3年,麦当劳、肯德基的品牌已经打造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它们给地产商带来的品牌效应是和合谷带不来的,因此付出比我们低的地租成本,是可以理解的。但我相信,中式快餐总有那么一天,会在‘选址’与地租等方面和洋快餐一样平起平坐。”   

 

赵申透露,目前,和合谷各分店的地租成本各有不同,低的占到流水的6%,高的占到流水的23%,综合起来,地租成本带来的经营风险完全在其掌控的范围内。  

 

出品快  

 

快餐卖的是大众口味,总体上能打80分,就是好口味如果说,拿块好地开店是快餐业的“左膀”,出品标准化就是“右臂”,和合谷的菜品研发速度,显然也够快。  

 

在创建和合谷的初期,和合谷的产品还是令人感觉跟吉野家的很像。赵申暗下决心要研发新品,彻底摆脱吉野家的阴影。在历经两年的边经营边研发之后,现在,和合谷主打饭品中,实现了“八大金刚,老九不能走”的新格局。意思是,现在日常经营的招牌饭,至少保持八种饭品,而后厨还有一个备用品种;前八种饭要根据销售量排序,排在最末一位的那种就有可能被“老九”替换掉。这样消费者就永远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口味的品种。  

 

何以研发速度这么快?—那是因为和合谷把握住了快餐菜品开发的80分原则。  

 

何为80分原则?赵申解释,快餐卖的是大众口味,虽然众口难调,但是能让80%的人认可,总体上打80分,就是好的口味。一个品种,能重复万遍不走样,实在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事。  

比如和合谷目前热销的麻婆饭,针对的就是“麻辣”的味型,在反复研制出品后,和合谷还请了京城著名的川菜馆麻辣诱惑的总厨来做鉴定。赵申形容:“大厨尝过以后说了八个字,头四个字让我心都凉了—不麻不辣;但是听到后四个字我就知道成功了—味型对头。这八个字就说明我们的麻婆饭符合了80分原则,可以投放市场了。我们研制的菜品,肯定不是这种菜里最好吃的,味道也不会极端,但质量肯定是最稳定的,所有的客人在任何时候来吃,都可以保证同样的味道。事实证明,麻婆饭确实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现在和合谷每天能卖出去1000多份,而且也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推荐菜品金奖”的荣誉。  

 

此外,和合谷在配菜上把握了营养、热量平衡的原则,在营养上更贴近白领消费的定位。起初,和合谷的配菜中有一碟泡菜,开胃之用;现在增加了海带丝—因为海带是最有效的防辐射食品,对于整日接触电脑的白领来说是很好的保健品。  

 

为了保证菜品的质量,和合谷的原料非常注重产地,与供货商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现在有很多供货商还是赵申原来在吉野家的老关系。在和合谷开业之初,这些供货商还给赵申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所有的供应商都给予和合谷60天帐期的优惠,为和合谷迅速发展创造了非常宽松的环境。  

 

和合谷占地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中央厨房,离高速公路不远,选址的主要因素还是一个—交通方便,供货及时。  

 

连锁快  

 

成功连锁靠的是100%复制能力。实现从一到万的无限复制,打造一个真正标准化的系统,正是和合谷今后的目标  

 

短短三年的时间,和合谷的连锁店已经达到12家,这个速度比当年肯德基连锁到10家店的时间缩短了一半。赵申解释,对于一个快餐品牌来说,10家店是其确定“连锁”经营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10家店的开业,可以说几乎已经经受了“连锁”经营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比如,突破了“选址”与面积的制约,快餐店店面模式,至少会有三种到四种的变化选配。从目前的分类看,大型店面积可以在500平方米以上,中型店面积在200-300平方米,小型店面积在150平方米左右,社区店面积小于100平方米也能成功。“肯德基在进入中国最初十年开店不到100家,现在一年就发展几百家。开店就像小孩一样,先要学站稳,才能走,然后再跑。”   

 

目前申请加盟和合谷的商家已经超过了500家,但目前和合谷尚未批准加盟。赵申说,成功连锁是“系统化”运作,要具备100%复制能力。要实现万变如一,就要在出品、员工培训、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完全的标准化,并有强执行力。眼下,和合谷还不具备这方面能力。中式快餐中绝大多数企业均未实现这样的标准化系统。在不合适的情况下贸然实行加盟,企业就有可能遭遇夭折。曾经盛极一时,“艾德熊”“乐天利”等多个快餐知名品牌,突然烟消云散,究其原因,无不是在这方面出了问题。  

 

赵申认为,衡量一个快餐企业是否已经完全实现标准化有个最简单的判断:“麦当劳、肯德基的员工可以实现100%的流动,而整个执行也不走样,中式快餐行吗?而且,现在大家提起和合谷就要提赵申,而谁能说出麦当劳、肯德基的中国区总裁是谁?”有人曾拿赵申的经历与乳业的牛根生作比,赵申淡然一笑:“牛根生比我年轻得多,和合谷现在也没有做出那么大的成绩,但我们公司的年轻人一定会为和合谷打造一个更灿烂的明天,等到媒体提起和合谷不再提赵申的时候,这个企业就已经打造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实现从一到万的复制了。”   

 

而实现从一到万的无限复制,打造一个真正标准化的系统,正是和合谷今后的目标。

返回案例列表
扫码关注/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