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食 - 专业餐饮杂志与配方平台

成都餐企 密谋转型!(含案例)

经营案例 阅读量: 2
成都主流餐饮企业共谋餐饮发展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
成都餐企 密谋转型!(含案例) 预览图

“成都餐饮业亟需战略转型,须从肉搏式的低端竞争向价值链上游的高端竞争转移,从‘资源型城市’向‘知识型城市’过渡!成都有能力成为中国餐饮界的品牌孵化基地和品牌输出区,稳坐川菜甚至中国餐饮的价值链上游。”

 

成都主流餐饮企业共谋餐饮发展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

 

现状:“成都肥水”养了他人田  

 

餐饮消费已成为拉动消费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号称“美食之都”的成都,虽有3万多家酒楼和餐馆,但表面繁荣背后却潜藏危机。  

 

“作为中国餐饮重地,成都餐饮界并没有跃升到品牌竞争层面。众多国外品牌携强势文化、先进运营手段在成都瓜分了不少市场份额,使本土企业受到严重的挤压。我们必须看到,成都餐饮界的能量正在慢慢流失和外泄,每年都有很多外地业者到成渝两地‘采风’,带走大量具有包装潜质的产品,并迅速在异地开花!”四川一品堂品牌运营公司总经理邹淞浩发出了如此警告。据统计,在北京打着“成都小吃”旗号的经营者大多不是四川人。但“成都小吃”这一概念的产品,每年销售额竟达到了10多个亿。与此同时,很多成都餐饮企业老板手上有了钱就转行,没有专注于餐饮主业和品牌发展。这些现象使得成都餐饮老板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另外,成都餐饮界大多停留在“确定一套产品—开一个门店—赚取营业收入”这种“自然经济”套路上。尽管几乎每年都有一些产品辐射全国,但一般只是卖技术、卖产品而没有上升到品牌输出的层面。 

 

尝试:餐饮管理公司提升品牌  

 

一年前,成都中餐市场上的三家热门企业,仁和鲶鱼庄、红杏、大蓉和向外宣布:将共同出资成立一家餐饮管理公司,准备对外输出品牌和管理,在业界引起不小的震动。当时,成都火锅市场上最强势的品牌—三只耳也将公司的管理工作全面委托一家管理公司运作。业内人士称,餐饮管理公司在成都的崛起,标志着成都餐饮业在管理上正在迈向现代化。  

 

这样的举动缘于两年前在成都号称投资1.3亿元的海港城酒楼开业之时,当时成都业界人士吃惊地发现,这家成都最为时尚现代的海鲜酒楼是由香港著名的餐饮管理公司世家机构全面管理的。他们了解到,香港世家机构是一家享誉国内外的著名餐饮管理公司,拥有与阿一鲍鱼齐名的阿锋鱼翅这个招牌。业内人士称,香港餐饮管理公司的进入,给成都餐饮业的管理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路。  

 

成都本土也有一些老牌的餐饮管理公司,较早的有专门外派劳务人员的四川联恒外派厨师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在省烹协的直接指导下,20多年来先后向美、英、法、德、俄等近30个国家和香港地区外派川厨和服务员3000多人次,创汇4000多万美元;有以厨政管理为特色的中日合资蜀丰百菜百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在国内常年管理的厨房有20多个,曾经让不少国有餐厅死而复生,使汉都大酒店、雷剑宾馆、成都晚报宾馆、蜀兰大酒店、华川饭店等酒店餐饮经济效益直线上升;也有以全面经营管理为特长的公司,他们全部托管前厅、后厨、策划、设计等,如省内外的锦江宾馆、岷山饭店、金牛宾馆和西藏饭店等都有这样的公司在活跃。  

 

近两年来,一大批餐饮管理公司在蓉城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如四川众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就全面负责了成都廊桥酒楼、金龙渔港合江亭店和泸州店的经营和管理;成都蜀天酒店管理公司除在北京、拉萨、攀枝花、乐山等地管理了十来家酒店外,还管理了万里号邮轮大饭店和不少酒楼的厨房。  

 

三只耳的董事长聂志伟在谈到引进餐饮管理公司后所发生的变化时说,他从繁琐的杂事中解脱出来,可以更多地思考一下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内人士分析,餐饮管理公司的出现和繁荣是市场的需要。由于餐饮行业本身门槛较低,资金回流快,近几年来又高速增长,使得不少资本纷纷投向餐饮,再加上近年来川菜在省外扩张迅猛,而不少餐饮企业的投资方是外行,这为餐饮管理公司的发展和扩张创造了条件。  

 

 呼唤:大做品牌开发  

 

“与其产业多元化,不如品牌多元化!”四川一品堂品牌运营公司总经理邹淞浩认为,产业多元化并没有给成都餐饮业注入多大发展动力,反而分散了企业的精力、财力和物力,最后丢了主业优势。事实上,成都积淀的大量民间原生态饮食,如同一座富矿,亟待商业发现和包装,这些东西就好比品牌之卵,问题是:谁去做产业孵化和品牌开发?  

 

“武汉的‘久久Y’,在这方面甚至已经走到了成都人前头。其核心产品,说穿了就是我们都做得来的卤鸭脖子,可是人家包装成品牌后,以小型专卖柜的商业模式上市,迅速在全国铺开,仅加盟费和配送收益一年就1个亿。目前成都小吃记录在册的超过3000个,还有众多散落于民间的好东西,把它们包装成品牌,将是一个惊人的市场。此举可让成都餐饮从此站在全国餐饮圈的价值链上游。”邹淞浩这样说。  

 

同业公会呼吁,成都餐饮主流企业应更多选择受众广泛、口味好、利润空间大且便于集中生产配送的原生态饮食品种,进行全方位包装,吸引社会投资人加盟,构筑连锁门店和产业链,将更多的品牌推向全国。成都可向全国连锁店配送核心配料,把全国作为成都的门店终端,以“赚取加盟费、管理费和研发费”为主要盈利模式,而非门店收入。一旦向这方面战略转型,成都将变资源消耗型城市为知识产权型城市,并迅速把积淀丰厚的民间餐饮特色产品源源不断地开发成型。




返回案例列表
扫码关注/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