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菜员的营销艺术

经营案例 阅读量: 7
俗话说:“挣不挣钱,全靠炊事员;卖不卖钱,全靠点菜员”,一个餐厅
俗话说:“挣不挣钱,全靠炊事员;卖不卖钱,全靠点菜员”,一个餐厅培养专业点菜员为顾客点菜,餐厅的营业额一般能增加10%左右。面对不同的顾客,点菜员服务的侧重点也不同,要考虑地域、年龄等多种因素,有针对性的,灵活的开展服务。 一个合格的点菜员,首先要充分了解菜谱中每一道菜品的主配料、价格、口感、营养价值,以加深客人的印象,体现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再是,在开市之前应掌握当日估清、急推、变价、新出、特价、特别推荐的菜品,以便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要熟记客人的特殊喜好,主动推销他平时经常食用的菜式,推出的新品,让客人感觉备受关注。然而,只做到了这三点还远远不够,在点菜过程中还有许多窍门。北京刚记海鲜的齐总,为我们总结了点菜员做好营销的十大诀窍。 hspace=0 一、为顾客量体裁衣 开始接待客人前,必须先了解客人用餐位数,以便为客人提供更全面的服务。现在酒店多采用展档形式介绍菜品,占据档口面积最大的往往是炒菜档,如果客人第一时间抵达的是炒菜的档口,尤其是老顾客,不要忙于记录按照客人点选的菜品,一定要及时介绍其他菜品。 例如:先生,我们四位点两道炒菜足够了,您看是不是需要搭配一点凉菜、海鲜类的,这边还有炖菜、铁板、刺身、煲汤。 二、投石问路有技巧 点菜时要留意客人的一言一行,不要强硬推销,要采取投石问路等有效的方法。推销时也不要滔滔不绝,不要在同一个菜品上占用时间太久,要给客人更多了解其他菜品的时间,要适当引导客人。 例如:这是本店新到的鲶鱼头,128元/个,一鱼两吃,两道菜两种口味儿,头用正宗鲜族辣酱做酱焖,加豆腐加土豆条,加量不加价;后半部分做蒜烧,都是蒜瓣肉,口感不错。 三、一道菜品定标准 通过客人所点的第一道菜式,基本可以断定客人的用餐标准,好的点菜员就会心中有数了。此时,根据餐厅的定位,点菜员推销的第一道菜最好是偏于中上价位的菜品,再根据客人的实际情况,或高或低搭配好其他菜式。 四、价格适中易接受 点菜员要做好客人的参谋,尽量为客人量身确定菜单,价钱不宜过高,分量不宜过多,一般适中为好。 现在的工薪阶层,消费能力相对较弱,他们更注重饭菜的物美价廉。在向这些客人推荐菜品的时候,一定要尊重他们。如果过多的推荐高档菜品,会使他们觉得窘迫,很没面子,所以要采取试探性的推销方式。切记,消费水平不高的客人同样是我们尊贵的顾客,伤害其自尊心会使这些客人永不回头。 例如:先生我们两位选四道菜足够了,要不然您先吃吃看,不够再加,吃不完都浪费了。 五、后厨联系要加强 服务员要想顾客之所想,多留意有哪些菜品是顾客想吃而店里没有的,客人谈话间提到的时鲜菜品等信息,把这样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厨房,加强与后厨的衔接和协调。 客人点海鲜时,要主动介绍最佳食用方法,并根据客人人数合理搭配其他菜品,要复述斤两并征求客人意见,高档菜品复述菜价,以防结帐时出现意外。 例如:先生,澳龙398元/斤,可以三吃,脑蒸蛋、肉刺身、头尾可以椒盐。我们点的澳龙1.8斤,如果没有忌口的,马上给您正常做了。 六、考虑周全好搭配 如果是在海鲜店,同行的五位客人每人点了一种海鲜,又加了一道凉菜,白灼虾、豉汁蒸鲍鱼、盐水海螺、辣炒海螺丝、清蒸大闸蟹、芥辣双鲜。当客人点完米饭时,就会发现台面上的菜没有可以下饭的,那么你为客人搭配菜品的时候,尽量搭配一道浓汁菜。 七、做成朋友稳客源 在点菜过程中,尽量让客人把你当朋友,多为顾客着想,让顾客信赖你,以此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加酒店的回头客。 例如:先生,红烧多宝鱼68元一条,我们16位,您不如换一道58元六条的酱焖鲫鱼,用鲜族辣酱做酱焖,加豆腐加土豆条,经济实惠,很有特色。 八、特殊要求要标明 点菜时一定要标明客人的特殊要求,做好标记,交代厨房。点菜员可以记不住客人的特殊喜好,但客人交代你的特殊要求绝对不能忘,如果客人告诉你清真,你忘了,就等于投了一个定时炸弹,客人投诉,很难收场。即使你没问客人有无忌口,客人也没交代,当客人觉得自己再说已经晚了,也会埋怨我们服务不到位。 九、重复菜单免出错 点完菜后要复述菜单,以免错点或漏点,并征询客人意见,有无忌口,是否可以马上起菜。除此之外,服务员也要积极配合后厨,相应控制上菜顺序,最后一定报菜齐。 例如:类似按位的海参扣饭,有客人把它当做主食,最好不要同其它菜品一同起菜,应等其它菜品上齐后,征询客人意见起菜,灵活掌握。 十、掌握点菜靠规律 点菜员牢记口味规律,可以辅助在点菜服务的过程中,为客人设计菜单,将服务做的更细,使得菜单的平均成本率与餐厅计划的菜单成本相近。 hspace=0hspace=0 点菜员要牢记 合格菜单要求 主料不重复 味形有差异 烹饪方法多样化 荤素搭配更合理 六大营养均能占 口味规律 南甜 北咸 东辣 西酸 南爱米 北爱面 沿海常用清海鲜 辣味广为接受 麻辣独钟四川 秋冬偏于肥厚 春夏偏于清淡 劳力者重肥厚 劳心者重咸甜 少者香脆刺激 老者老嫩松软 悉心体查规律 尊客随机应变 重其味求其型 烹饪境界达最高
返回案例列表
扫码关注/下载APP